我偶尔会去新山探望我的小姨。想不到我竟然在阿姨住的花园巧遇我中学的华文老师,我们都昵称他为“德哥”的黄清德老师。当时我和妹妹以及阿姨正好要去买东西,竟然听到有人喊我们的名字。能够在他乡遇到认识的人,已经是难得了;更何况遇到的是中学老师,而他还正确无误地喊出你的名字,更是惊讶万分,随后还有掩不住的是喜悦。
中学毕业快十年后的今天,还能被执教数十年,早已桃李满天下的老师喊出名字,是件幸福的事。曾听人说:学生要记住每一位教过他的老师是件容易的事;而老师要记得住他教过的每一个学生是件不容易的事。通常只有两种学生能令老师留下深刻印象,一种是好学生,一种是坏学生。我想,我和妹妹都算属于前者吧!
阔别多年再次见到德哥,虽然双鬓开始斑白,身材相较以往也略微发福了,但风采依旧,精神奕奕,声音依旧洪亮如昔,那爽朗的笑声和丰富生动的脸部表情,启动了回忆的引擎,让我想起了过去老师在教学时与学生的互动情景。在短短的几分钟交谈内,与老师分享了我们的近况,也听了老师的近况。原来老师的妻子,也是我小学的马来文老师-陈玉洁老师的娘家就在我阿姨家附近,他们是趁着学校假期带孩子回娘家小住。此外,还知道老师与科技时代并进,玩起Facebook,与学生保持联系。听着他兴奋地在说他去了谁谁的婚宴,谁谁又去探望他,还有谁谁的近况。。。看着他雀跃万分的表情,不难猜测那一份份师生情在他心中的重量。老师,还是我熟悉中的那位重情重意的老师。。。
我想,若干年后的现在,留在我脑海里的不是老师教了我多少的华文知识和他让我的华文考获优等的成绩,而是当时他以活泼生动的教学方法让我种下对华文的喜爱。还有的是老师在华文学会中扮演着亦师亦友的角色,给我们的教导和指引,这些课本以外的收获更是难得,亦是我成长过程最可贵的宝藏。
我坚持相信,一个好的老师,不该是一个只会教授书本上知识的老师,而是还得照顾学生的身心发展。我这么说,或许对老师的要求有些苛刻,作为一个有二十年求学经验且遇过无数老师的学生,留在我脑海的是那些真正关心学生,用心教导学生的老师。而不是那些“混日子”的老师。教师不是一般行业,也不是铁饭碗,而是伟大的事业。尤其一句话形容得很贴切:“俯首甘为孺子牛;吃的是草,挤的是奶”。当身边越来越多朋友踏上教师的列车,我真得希望,他们能拥有教育的情操,毕竟求学生涯足已塑造一个人的基本形态。
哈咯,初次来访。从德哥那里看到你的部落格。
ReplyDelete德哥是个很不错的老师,可惜没有教过我,可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