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day, July 26, 2009

YASMIN AHMAD



今早,在星洲的网站看到了Yasmin Ahmad进了中风病逝的新闻,非常震撼,还有难过。之前在接获她入院的新闻时,我还搜索了其他有关她的报道,让我对这位马来西亚著名导演和她的作品多了认识。

我对Yasmin Ahmad 的认识,其实仅限于她的几部广告和电影。我不懂有多少人认识她,但是我相信我们都曾经被国庆和新年的国油(PETRONAS)广告给吸引过,感动过。而幕后的操刀的就是这位导演-Yasmin Ahmad。每一年,我,还有我的家人,甚至都会在期待中。如今,无法如愿了。。。

我真的很喜欢很欣赏她的作品。从她的作品中,可以感受到她是个真正的马来西亚人,她以一个“马来西亚人民”的身份和角度,把大马各种族中相同和不同文化给拿捏得很棒。她让我们认同自己的身份,认同这片共同成长的国土,认同它那独有的多元种族文化。此外她也擅长用细腻的手法带出人与人之间最珍贵的爱。所以她的作品总是令人感动之余又掺杂了幽默和喜悦。还有寓意深远,教育性丰富,让人沉思,也叫人反省。

最近,新加坡也有一个她的广告片,让人很震撼,但是我很喜欢。。。故事是一个丧夫的妻子在葬礼上致悼词,一般人都选着歌颂逝者的美好和功德,而她却分享了一些丈夫在生活上的一些不完美,最后她叮咛孩子的一番话,更是令人感动不已。。。

In the end in this small things that u remembered, little imperfection that made them perfect for you. So to my beautiful children, I hope one day you too find yourself life partner who are as beautifully imperfect as your father was to me.

相关链接:

http://ladyzone.sinchew-i.com/node/1394
http://www.youtube.com/watch?v=4I3ZmNKYma0&feature=related
http://www.youtube.com/watch?v=mx9ocubowMs&feature=related

她的离逝,是马来西亚的一个大损失;她留下来的作品,绝对值得流传,和一再回味。

第二次机会

生命中的事件有多少个是可以重来?失败后只要再尝试和坚持,机会还是会再次莅临。能够再次拥有机会,感到庆幸之余,更多的还有感恩。如此感慨,是因为我现在掌握了失而复得的机会,一个重新被录取的机会,也是一个重返校园的机会。

原本在今年四月,我就可以重返校园了,可是我却错失了那第一次的机会。一次的疏忽,让我没有在规订的时间内缴付学费,因此名额被删除了。当时的我,伤心不已,是自己太过大意,没有警觉性。过后吸取教训,谨慎地处理整个过程,注意每一个小细节。从上网申请,到呈交相关文件,得到录取后和缴付学费。终于完成了每一个步骤,如今可以松一口气,安心地等待十月的开课。

第二次要再背上书包,再次面对读书和应考的压力,是需要勇气和坚定的信念。这次和当初升上大学时的感觉很不一样。如今只是单纯地为了满足求知欲。这个简单的理由,却是导航着我走上这条路的最大推动力。工作后发现自己所懂的只是皮毛,有种“书到用时方恨少”的感慨,同时,也发现自己的能力和知识不断地支出,令我产生一种被掏空的感觉。因此希望多做学习,让自己的支出(output)和收入(input)可以达到平衡,也让自己的将来有更广阔的发展,

选择以半工半读的方式报读Advanced Diploma in Industrial Engineering and Management,是因为课程内容有助于我现在的工作。在做决定之前,我也曾寻问过朋友的意见。有些朋友不认同我的选择,因为我已经拥有大学学士学位,本应该去修读硕士课程才合理,偏偏我却降级(downgrade)去修读Advanced Diploma,好像说不过去。可是,我是在考量了我的求学目的、时间、能力、经济状况,以及将来的发展,深思熟虑后而做出的决定。文凭的价值对我而言,不是一个主宰决定的关键原因。

为期18个月的课程,每个星期2-3次的上课天,是一项不简单的挑战,考验的是我的耐力和毅力。希望我可以应付自如,每想到这个得来不易的机会,会特别的珍惜。期待三个月后的开课,期待另一个新生活的开始。也希望将来自己在这条道路上,不管遇到多大的障碍,都可保留这份最原始的初心,坚持走下去,完成这个课程。

追星

以我现在这个年龄,应该算是过了“追星”的黄金时期。可是我还是献出了我的第一次,并且在两个星期内,还一连两次地踏上追星的行列。新加坡的地小和四通八达的交通,让追星的活动垂手可得。

第一颗星,是林峰。他是以ALICAFE代言人的身份来宣传产品。原以为以港剧和广东歌为主的他,在新的粉丝应该不多,尤其那天又恰逢新加坡天后孙燕姿的演唱会。结果却大出所料,过千人出席者把地铁站旁的广场挤得水泄不通,二十位保安人员,还有等候超过十小时只为索得一个签名的粉丝们。我终于见识到明星原来是那么高高在上,他的魅力是如此无法挡。

比原定时间迟到45分钟的林峰出场时,俊俏的外表,优雅的谈吐,稚气的笑容,即时锁住大家的目光。闪光灯不停,只为了扑捉他每一个身影,每个小动作。我一边忙着用相机录影给妹妹观看,一边用心地在观看他。一个活生生的林峰就站在与我距离不到50公尺的舞台上,他是如此真实的一个人,没有古装武侠剧中的大侠或英雄气概,或是冲动鲁莽的年轻小伙子,也不像专业人士的冷酷和自信。跳出电视框框的他,卸下剧中不同角色的他,让我觉得在整个过程都保持着阳光笑容的他其实是个不多话,有点腼腆,亲民得来像个邻家大男孩。

第二组星,是由四颗星:佘诗曼、郭羡妮、陈豪和谢天华组成。他们是来宣传TVB最新的剧集。他们不但与观众一起玩游戏,还表演唱歌和签名,因此节目较多姿多彩。觉得佘诗曼本人与《法政先锋2》的Madam Ma较为相识,自信寡言得来还带有少许的冷傲;而郭羡妮本人真的很漂亮,看起来很年轻亮丽,笑容甜美,还有标准完美的身材比例,不愧为港姐冠军!至于男星方面,谢天华简直就是Laughing哥的化身,说话和表情方面处处有着Laughing哥的影子;陈豪呢,与《溏心风暴1&2》里的角色相差十万八千里,没有土土的装扮,也不太会搞笑。

从小看着港剧长大的我,对那些电视艺人也算得上认识不少了。能够亲眼目睹那些艺人的真面目,是个很不错的体验。因为在没有编剧和导演的安排下的他们展现出来的是另一个面貌。但是也叫我不得不佩服他们的演技真的很出色,可以把那些角色演得栩栩如生,甚至演活了一个又一个的好角色。

追星的过程,看到了很多人的疯狂举动,如尖叫声不断和为博偶像的注意而各出奇招的行为,实在让我大开眼界。相比之下,静静地在一旁观看的我只能归类为“观星”一族。

FCU - For Company Use?

FCU 是我效仿过去的见闻想出来的代号。以前在大学时,流传过一个“FUU”,是 For University Use的缩写, 通常用来暗喻大学生一脚踏两船,意即原在家乡已有了一个男或女朋友,同时在大学又另有一个。当时却不以为意,因为年纪还小,感情经不起考验是正常的事,反正男未婚女未嫁,各有选择。

但是,这样的事情发生在公司,却令我的想法有所改变。最近公司发生一件桃色事件,或者应该说婚外情。故事的男主角来自中国,新婚不到三个月,却与来自马来西亚的女主角发展出一段恋情。他们公然地打情骂俏,还在公司亲热,目击者绘声绘影地把所见所闻流传整个公司。而当事人依然故我,沉浸在两个人的世界中。

想到FCU,是因为男主角的行为,因为他那新婚的妻子也在新加坡工作,并且还住在一起。也就是说,白天有一个for company use,夜晚回家还有一个for home use。而我,也见识过他分别与妻子情人的恩爱情景。每当想起这样的画面,我真得觉到不可思仪。成年人的思想行为,还有价值观到底是怎样的世界?人心怎么可以如此贪婪,可以一心两用,还能安然自在,毫无愧疚之意?婚姻的承诺也可以如同儿戏。

这样的事件,其实是属于个人的隐私,个人的选择,与我们无关。加以评价或散播,都不是好的做法。因此我选择保持沉默,告诉自己必须公私分明,不可以带有色眼镜看待当事人。

可是,我却无法做到。我的想法,我的价值观会不由自主地驾奴着我的行为,令我对他们无法一视同仁。我无可否认,他俩在工作上的表现是可圈可点的。尤其男主角更是公司的Best Performance Worker。可是一个人的言行举止,可以掩盖他在工作表现上所展现出来的光芒。所以,他的特质失色了,他的形象也大打折扣了。

俗话说:“色字头上一把刀”,最后会演变成一个怎样的结局,无人知晓。我只能希望最后的伤害对于他们三人是浅的。从这个事件中,发现自己还保留着传统的思想。我相信婚姻,并且认同婚姻是神圣的。此外,还发现自己有时也挺固执,原来我无法接受我不认同的价值观。

生命的减法

非洲有一个民族,他们计算岁数的方法很特别,不是1岁、2岁的增加,而是认为一个婴儿出生就获得60岁寿命,每过一年就减少一岁。这种岁数计算法让我想起了一个比喻-生命是一支铅笔,它不是钢笔也不是毛笔,不能加上墨水重复使用,它只能一直磨损、衰减。

生命的加法使我们产生这样的错觉:日子长着呢!于是我们懒惰、懈怠、懦弱,总是原谅自己的浪费;生命的减法让我们惊恐,让我们时刻注意把时间用在最宝贵的地方。

- 摘录于《全球100位名人与中学生谈生命》

新的居所

我终于实现了不用寄人篱下的的梦想。。。

如今我是住在三房式(三房式等于2个房间加上1个客厅)的组屋(HDB)。这间屋子的租金为新币一千五($1500),实为不便宜。但幸好靠近地铁站,又靠近市集,所以是很方面的。一间房间是住着三个人,以减轻房租的负担。虽然睡房的空间小了,但是活动的空间却变大了。又没有和屋主同住,再加上housemate之间是认识的,所以住起来很自由,也很舒适,是个休息的好地方。偶尔我还会下下厨,煮一些自己爱吃的食物,也是一个很不一样的享受。

这间屋子是以快刀斩乱麻的方式寻得,算是很幸运了。找屋子,下定金(deposit),然后知会之前的屋主,到找搬运公司,买用具用品,整个过程都在一个月内完成,虽然特别地忙碌,但是还是很满足。看着自己一步一步、一点一滴地在打造自己的居住环境,很有成就感。虽然过程中难免会有些小障碍或小瑕疵,但总得来说还算顺利了。

巧遇德哥

我偶尔会去新山探望我的小姨。想不到我竟然在阿姨住的花园巧遇我中学的华文老师,我们都昵称他为“德哥”的黄清德老师。当时我和妹妹以及阿姨正好要去买东西,竟然听到有人喊我们的名字。能够在他乡遇到认识的人,已经是难得了;更何况遇到的是中学老师,而他还正确无误地喊出你的名字,更是惊讶万分,随后还有掩不住的是喜悦。

中学毕业快十年后的今天,还能被执教数十年,早已桃李满天下的老师喊出名字,是件幸福的事。曾听人说:学生要记住每一位教过他的老师是件容易的事;而老师要记得住他教过的每一个学生是件不容易的事。通常只有两种学生能令老师留下深刻印象,一种是好学生,一种是坏学生。我想,我和妹妹都算属于前者吧!

阔别多年再次见到德哥,虽然双鬓开始斑白,身材相较以往也略微发福了,但风采依旧,精神奕奕,声音依旧洪亮如昔,那爽朗的笑声和丰富生动的脸部表情,启动了回忆的引擎,让我想起了过去老师在教学时与学生的互动情景。在短短的几分钟交谈内,与老师分享了我们的近况,也听了老师的近况。原来老师的妻子,也是我小学的马来文老师-陈玉洁老师的娘家就在我阿姨家附近,他们是趁着学校假期带孩子回娘家小住。此外,还知道老师与科技时代并进,玩起Facebook,与学生保持联系。听着他兴奋地在说他去了谁谁的婚宴,谁谁又去探望他,还有谁谁的近况。。。看着他雀跃万分的表情,不难猜测那一份份师生情在他心中的重量。老师,还是我熟悉中的那位重情重意的老师。。。

我想,若干年后的现在,留在我脑海里的不是老师教了我多少的华文知识和他让我的华文考获优等的成绩,而是当时他以活泼生动的教学方法让我种下对华文的喜爱。还有的是老师在华文学会中扮演着亦师亦友的角色,给我们的教导和指引,这些课本以外的收获更是难得,亦是我成长过程最可贵的宝藏。

我坚持相信,一个好的老师,不该是一个只会教授书本上知识的老师,而是还得照顾学生的身心发展。我这么说,或许对老师的要求有些苛刻,作为一个有二十年求学经验且遇过无数老师的学生,留在我脑海的是那些真正关心学生,用心教导学生的老师。而不是那些“混日子”的老师。教师不是一般行业,也不是铁饭碗,而是伟大的事业。尤其一句话形容得很贴切:“俯首甘为孺子牛;吃的是草,挤的是奶”。当身边越来越多朋友踏上教师的列车,我真得希望,他们能拥有教育的情操,毕竟求学生涯足已塑造一个人的基本形态。

2009新加坡书展

去了两趟书展,虽然是处于经济低靡的时刻,但是人潮还是络绎不绝。足以见得爱书的人还是那么多。

第一个书展,为2009新加坡书展,原该为海外世界华文书展的,却不知为何改了名称,但是还是有很多海外的书局参展。此外,还有一系列的活动,如讲座,比赛。最可惜的是,我错过了出席吴若权的讲座会。

看着玲琅满目的书本,令人爱不释手,但是价钱不菲,所以还必须小心选购,提醒自己要做个明智的消费者。

花了大半天的时间游荡和搜索,终于在取与舍之间,做了最后的安排。以新币五十多元买下了九本廉价书,大呼超值,满载而归。这次的收获如下:
· 全球100位名人与中学生谈生命
· 全球100位名人与中学生谈梦想
· 全球100位名人与中学生谈幸福
· 全球100位名人与中学生谈写作
· 活着真好2-感悟生命,感恩生活
· 3秒钟看准对方性格
· 梁文福词曲选集
· 完全美妆手册
· 瑜珈

隔天,又到了EXPO出席了大众书局的书展,又在忍不住情况下出手,买两本书,如下:
· 与未来有约
· 工作更快乐

相隔一个周末,我在新山的书局也买下了我不舍的以新币花费的书,还是马币较为划算。
· 目送
· 女生背包游世界2-再苦也要去旅行

我想,该适可而止了,这些收获,足以令我消耗上好几个月,当然这个月的quota也够了吧。

不称职的佛教徒

上载了一篇文章,里头写了我去“拜拜”,引起了一位友人的关心。我想,他还有一份担心吧,担心我会随着环境的转变,而“误入歧途”。。。

其实那篇文章只不过想分享当时生活上的一些见闻和想法,引述一些与自己不一样的生活例子,期盼能藉由他人的故事,重新阅读自己。日渐长大后,我对生活上很多的看法都不再抱有坚定的立场,因为适合你的,你觉得对的,有益处的,未必也适合别人。就像宗教信仰,我从不要求我的家人朋友随着我的步伐,只希望他们会从我的言行身教中,认同我的选择,或是进一步与我走在同一道路上。当然同时,我也必须对他们存有包容,尊重他们的选择。这也是为什么我会跟随朋友们去拜拜。

我记得以前听师父说过,那些接受供养的神明,也是有他们的功德,才有机会受人供养。因此我们也可以上一支香,以示尊敬。只要当时心中无所求就好。我记着这样的说法。。。因此,才会觉得心安。或许这样的做法真的不对,但是我却不会十分执着。

从前开始学佛,我就觉得自己像个门外汉,虽然心中确定以三宝作为依归,但是我对于佛法的认识,还有在修持方面,都是少得可怜,也没有精进的态度。只是当时身边很多善知识,让我有很多机会闻法,还有佛学营、佛学班、社区活动等,更是我学佛的善缘。

工作以后,身边的善缘逐渐少去,我更变得差劲。唯一值得安慰的是,我还有在阅读,每个月我都会不忘购买和阅读佛教杂志,还有也会在图书馆时去寻找佛教书籍。只是我已不再像以前一样,持续地参与佛教活动,也没有像昔日的法侣们,继续为佛教奉献。
我也问过自己,为什么不呢?为什么没有积极和精进的心态呢?是受整个大环境的影响,还是自己的定力,初心都不坚定,以致容易随波逐流。我想,两者都有吧!但是升起惭愧心却不足以成为一股强大的推动力,化为行动的执行力。结果最终还是在原地踏步,得过且过。就这样一天又一天过去了,还是老样子,只能依旧做个不称职的佛教徒。